AD
首页 > 资讯 > 正文

量子计算领域融资热潮与芯片竞赛双轮驱动

[2025-04-30 20:26:30] 来源: 编辑: 点击量:
评论 点击收藏
导读: 2025 年第一季度,量子计算行业迎来融资与技术研发双重突破,标志着这一前沿领域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。 融资规模激增,资本聚焦头部企业-据 The Quantum Insider

 2025 年第一季度,量子计算行业迎来融资与技术研发双重突破,标志着这一前沿领域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。

 
融资规模激增,资本聚焦头部企业
-据 The Quantum Insider 报告显示,2025 年 Q1 量子计算领域私募融资总额突破 12 亿美元,同比激增 125%。尽管交易数量减少,但单笔融资规模扩大推动总额环比增长 28%,资本向成熟企业集中趋势明显。
-QuEra Computing获得 2.3 亿美元 B 轮融资,用于加速可扩展容错量子计算机研发,其基于中性原子的技术路线兼顾近期模拟计算与长期数字容错目标。
-Quantum Machines完成 1.7 亿美元 C 轮融资,累计融资达 2.8 亿美元,其跨硬件架构的量子编排平台吸引英特尔资本等战略投资者。
-IonQ通过股权融资 3.6 亿美元,并收购瑞士量子安全公司 ID Quantique,拓展商业版图;D-Wave完成 1.5 亿美元融资,推动量子退火技术商业化;新加坡Horizon Quantum Computing拟通过 SPAC 上市,估值约 5 亿美元。
 
多技术路线竞速,巨头与初创企业齐发力
全球科技巨头与初创公司正从超导、光子、中性原子等多条技术路线突破量子芯片规模化与纠错瓶颈:
科技巨头布局
1.Google推出新一代量子芯片 Willow,宣称实现量子纠错重大突破,其量子 AI 团队提出 “平行宇宙计算” 理论引发行业关注。
2.Microsoft发布采用拓扑架构的 Majorana 芯片,计划 10 年内构建量子超级计算机,并启动 “Quantum Ready” 计划助力企业技术集成。
3.IBM推进 Condor(1121 量子比特)与 Heron(156 量子比特)超导芯片研发,聚焦性能提升与错误率降低;Intel开发硅自旋量子比特芯片 Tunnel Falls,下一代产品预计 2024 年发布。
4.Amazon联合加州理工推出首款量子芯片 Ocelot,依托 AWS 量子计算服务 Braket 加速商业化落地。
 
初创企业创新
1.Alice & Bob(法国)完成 1.04 亿美元 B 轮融资,开发基于 “猫量子比特” 的容错量子计算系统;PsiQuantum(美国)推出 Omega 光子芯片,目标打造百万量子比特机器,获 BlackRock 等机构支持。
2.Pasqal(法国)、IQM(芬兰)等聚焦中性原子与超导技术,前者获 1 亿欧元 B 轮融资,后者累计融资超 1.67 亿欧元;QuantWare(荷兰)提出 3D 芯片架构 VIO,解决量子处理单元扩展瓶颈。
 
技术突破与行业挑战并存
关键进展
1.摩根大通、Quantinuum 与美国国家实验室首次实现 “经认证的量子随机数” 生成,D-Wave 在材料模拟中验证 “量子优越性”;英国发布后量子密码迁移时间表,要求 2035 年前完成全面过渡。
 
现实挑战
1.英伟达 CEO 黄仁勋称量子计算机 15-30 年内难有实用价值,引发股价波动,凸显技术落地与市场预期的差距。
2.行业成熟化趋势下,超 50% 企业采用头部硬件方案,未来需加强硬件、软件、控制平台及网络安全的层级整合,以释放量子技术潜力。
 
当前,量子计算正处融资热潮与技术竞赛的双重驱动期,尽管商业化仍面临规模化与纠错等瓶颈,但资本的持续投入与多技术路线的并行探索,正加速这一颠覆性技术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。
 
查看更多:

为您推荐